城阳区人民检察院及时更新未检工作理念 全力打造三位一体“启明星”未检品牌


[日期:2020-11-25 15:13:48]
来源:
作者:

 
 
近年来,城阳区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未检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以践行保护性司法为路径,打造了“防护性普法模式、保护性办案机制、社会化帮教体系”三位一体“启明星”未成年人全方位司法保护检察工作品牌,取得明显成效。工作经验先后被中央政法委、高检院、省市院、市委转发推广,荣获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省十大帮教示范基地等荣誉,获评中国关工委、司法部、中央综治办联合授予的全国第三届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先进单位”、2名干警荣获“先进个人”、“优秀辅导员”,1名干警荣获全省优秀公诉人。市院、区委主要领导先后对我院未检工作作出批示肯定。高检院、省市院、团市委等领导先后来我院视察调研未检工作,均给予高度评价。

一、创建防护性普法模式,“未雨绸缪”提升预防实效
(一)依托宣讲团进行全方位普法,建立长效服务机制。选派检察官组成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讲团,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就“校园欺凌”、“性侵防范”、“校园贷”等社会热点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模拟法庭等方式,开展重点宣讲,正逐步实现对辖区70所学校8万余名学生巡讲全覆盖。结合落实“一号检察建议”要求,增加防性侵法治教育专题,并在其他课件中融入防性侵板块,与区教体局联合开展“检察长(官)担任法治副校长”活动,所有入额院领导均以走上法治副校长岗位;与团区委、区教体局等单位开展“彩虹伞·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法治大讲堂活动,开展多种形式法治教育。针对疫情防控形势,开设启明星法治云课堂,并开展线上开放,分主题实现对辖区不同年龄层的青少年普法全覆盖。
(二)创建教育基地进行立体化普法,提升普法教育实效。依托固定教育基地和流动教育基地实现普法全覆盖。筹资130余万元在城阳实验二中建设了大型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成为辖区青少年法治教育与预防的主阵地,开展警示教育42次,受教育数万人次。福建、湖北、湖南等多地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师生代表来基地参观视察,均给予较高评价。针对未检工作理念不断更新的特点,结合现阶段未检工作重点,筹资对教育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教育基地由浏览警示到现场专题授课的转变。打造“检企法治万里行”流动普法基地,依托300余辆公交车进行未检宣传,受到党委群众一致好评,做法被中央文明办网站、财经日报等多家媒体刊发。
(三)立足办案加强以案释法,延伸社会治理效果。将以案释法和教育感化贯穿于未成年案件办理始终,防治结合取得明显成效。如办理的王某故意伤害案,因“双向说理”效果突出,经过三级院层层推选,从几千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被高检院评为全国七大释法典型案例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总结未成年人案件背后暴露的社会治理问题,向有关单位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和社会治理法治化高度,为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出的检察建议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检察建议。

二、健全保护性办案机制,“精准施策”把脉绿色司法核心
(一)完善捕前提前介入监督机制。与区公安分局会签了《重大疑难案件侦查机关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和建议暂行规定》,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等案件检察机关必须提前介入,引导调查取证,并采取“一站式”询问,防止未成年被害人被反复询问造成二次伤害。与社工机构协作形成未成年被害人心理干预机制,针对个案差异分别启动疏导机制帮助修复伤害,减少心理创伤,助力生活回归正轨。目前已拟定《关于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建立“一站式”办案机制的实施办法》,正在积极推进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在公安机关建立“一站式”办案区,提高未成年人权益的综合保护水平。
(二)落实诉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办案实践中探索建立了“四化”助推“四提速”认罪认罚从宽机制,做到侦查机关启动、检察机关推进、法院落实、当事人服判息诉“一站式”衔接,量刑建议法院采纳率100%,实现了提速增效的良好效果,为该项制度在未检试点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适用认罪认罚程序办理的适用认罪认罚程序办理的张某故意伤害案,检察官没有一诉了之,而是历经6个多月先后组织了十余次调解,最终促成和解,作出不起诉处理,嫌疑人和被害人共同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健全案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实施办法》,对封存的适用条件与范围、程序与时限、保管与查询等各方面进一步细化规定,推动建立了公检法司等政法机关犯罪记录封存衔接配合机制,为未成年人“零污点”融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目前已对符合条件的所有案件无缝衔接,全部封存。
三、构建社会化帮教体系,“固本培元”助力顺利回归社会
(一)因需施策,精准选好帮教基地。发展合适帮教基地是构建帮教体系的基础和关键,实践中针对帮教企业心存顾虑的难题,检察长顶格推进,一一出面对辖区大型企业作工作,并积极争取到区财政每年30万元帮教基金,定期到帮教企业走访调研解决企业困难,不断完善帮教制度堵塞漏洞,给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维权帮教进入良性可持续发展轨道。目前已成功发展了三利集团等7家维权帮教基地,帮助45名涉罪未成年人培训掌握技能、顺利回归社会。6家帮教基地单位被市关工委命名为“青岛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2家帮教单位分别获得青岛市“微尘”公益之星十大团队和十大个人称号。
(二)健全机制,精准实施帮教举措。构建亲职教育机制,针对未得到妥善监护教育而导致犯罪的案件,开展以监护人为对象的亲职教育,并将监护人的帮教表现与检察机关最终决定挂钩,与15个家庭分别签订帮教协议,为涉罪未成年人改掉恶习发挥积极作用。深入推进合适成年人制度,在全区选聘35名具有法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专业背景的“合适成年人”志愿者全程陪同参与讯问等活动,并创新推动适用范围前置到侦查阶段,后延至审判和刑罚执行阶段的社区矫正,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人监管帮教全程化。
(三)探索延伸,精准助力回归社会。建立跟踪帮教档案制度,通过电话回访、家访、向学校或用人单位了解情况等方式,对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后的表现记录在档,形成多方合力预防再犯罪。与团区委、关工委、专业社工机构等开展合作,现已初步实现通过链接社会资源支撑关护帮教、心理疏导、社会调查、亲职教育等未检工作的社会化支持体系,实现专业化办案与社会化保护有效配合衔接。如在办理5岁女童被性侵案中,安排专业人员连续两个月跟进心理疏导,并就做好心理愈合对其父母开展亲职教育,同时考量家庭状况发放司法救助金2万元,全力将伤害降到最低。 
 
 

Copyright © 2017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7022784号-1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